8月16日,在上海举行了第六届中国文旅产业年会。此次活动以“转折重构”为主题,由新旅界主办。会上发布了《2022-2023年中国文旅产业投融资报告》,同时揭晓了中国文旅企业500强榜单。在文旅产业转折重构之年,中国文旅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会上据统计,中国文旅企业500强的总营业收入为1.44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约为28亿元。然而,上榜企业的净利润总计为负31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净利润为负6300万元。这些数据相当震撼。第二组数据显示,文旅行业的总收入为995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文旅营收约为19亿元。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核实,将文旅企业的注册地进行了逐一核对。展示了一些大众公司和隐藏在行业中的不为人所知的企业所在的省份和区域。在划分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区域,例如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上榜企业。而其他一些地区则表现非常出色,如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总体上看,上榜企业的情况基本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在这个榜单中还有一些其他属性的数值。比如,在所有企业中,有185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亏损榜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个是旅游类企业,四个是主营为文化的企业。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它们可能具备文化旅游两个属性,根据主营业务的占比,我们暂时将其归类为旅游或文化类企业。有些企业的文旅融合已经非常深入,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一个文化公司或旅游公司。
在亏损超过一个亿的企业中,有102家企业。超过20%的企业亏损超过1个亿。此外,在成立时间上,最长的企业是香港大饭店,成立时间为157年,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企业也在其中。还有一些企业非常年轻,才成立了2年,一些不到2年的企业没有披露数据,所以我们没有将其纳入榜单。平均成立时间为17.9年。
榜单中包含了公众类企业,其中既有三板公司也有港股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行业中非常优秀但平时鲜为人知的初创企业,它们位于榜单的较后位置,但也表现出色,有些企业的净利润也很不错。然而,由于整体营业收入和文旅单项收入占比较低,因此整体排名会有明显的差异。最后,与整体品牌相关的得分中,我们会拆分为三到四个维度,包括公司成立年限、市场物料投送和认知度等,这些维度综合得分能基本反映出企业在行业中的真实状态。
在榜单的450到401名之间,一些企业的营业收入相对一致。然而,在450到400名之间,一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在文旅产业中的主营业务并不理想,其占比较低,导致长期主营业务相对较弱。因此,净利润的表现会受到市场波动的严重影响。当然,2022年的数据可能并不理想。
在榜单的400到351名之间,一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了10亿的水平。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在文旅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它们在这个位置徘徊。评估过程中发现,无论媒体、物料或舆情表现有多好,也难以弥补营业收入的不足。从300多名开始,开始出现一些港澳台企业,大家通过新旅界发送的研究成果共同观察这些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在这些企业中,所有证券代码都是四位数,比如2701和2722,它们都是台湾省优秀的文旅企业。
在榜单的350到301名之间,有很多熟悉的企业,其中一些是提供文旅产业产品供给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如遮阳棚和户外器具。还有一些文化类企业也在这个范围内。
在榜单的300到251名之间,会出现一些规模稍大的集团化公司。这是因为251恰好是整体排名的50分位数,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整体运算和计算已经达到了中位数及以上。
在250到201名之间,接近第一梯队的200到100范围,很多企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业务合作中,比如乌镇、三香、云南旅游,以及山东中铁以及优秀的港澳台企业。
在200到151名的企业,有些企业规模加大,营业收入已达数十亿规模。接下来是150到100名的企业,接近排行榜前一百名。这些企业大部分整体营业收入达到30亿甚至更高水平。
而榜单最后的第二名是,华侨城有限公司。第一名是,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他们展示了中国文旅的最高水平以及中国文旅不断进取的精神。
——摘要自新旅界《2023中国文旅企业500强排行榜揭晓》